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

中国茶道之 “道、清、真、净

媒体:中国茶网  作者:中国茶网
专业号:吴海龙 2013/1/17 17:58:07
茶道之道
    世间万物皆有“道”,老子在《道德经》中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明“道”可包容万物、无处不在、博大精深、生生不已于有形与无形的世界中,非常之精妙深邃。《道德经》又曰:“道法自然”,这“自然’二字,并非好解释的。所以,对于“道”的理解要因人而异了,当然对于“茶道”的理解也是这样的。
茶联的集大成者《百茶联》原创作者在天认为:“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周作人先生则认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台湾学者刘汉介先生提出:“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学》一书中,将茶道定义为:以身体动作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它包含了艺术的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个因素;日本茶汤文化研究会仓泽行洋先生则主张:茶道是以深远的哲理为思想背景,综合生活文化,是东方文化之精华。他还认为,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茶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总言而之,我们归纳出的“茶道之道”就是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行为艺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还有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起源于日本本土,同时有吸收和承唐宋遗风。
 
茶道之清
    清,则无杂。自古以来,喝茶为雅事,饮茶提倡“清”的精神,而与俗人饮茶则违背了茶道之清的精神,从而又引出了品茶即品人的说法。明人屠隆在《考余事》中说:“使佳茗而饮非其人,犹汲泉以灌蒿莱,罪莫大焉;有其人而未识其趣,一吸而尽,不暇辨味,俗莫大焉。”明人陆树声与徐渭都作有《煎茶七类》之文,二人把“人品”列在首位。陆树声说:“煎茶非漫浪,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徐渭也说:“煎茶虽微清小雅,然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我们再来看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茶之为物……冲淡闲洁,韵高致静。”韦应物也道:“性洁不可无,为饮涤烦尘”皆是写茶之性本洁,而饮茶之人必须性清才能相得益彰。饮茶本是雅事,品茶之时却仍想着蝇营狗苟之事,岂不败兴。所以说茶道的精神之一应当是——清。
 
茶道之真
    真,乃茶道的起点,并追求于“真”。其中之意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人名家的真字迹;用的茶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瓷,最重要的是饮茶之人要怀有一颗真心,敬客要真情、言语要真诚、心境要真闲。茶事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认真、求真。
中国茶道追求的“真”具有三重含义:一、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目的;二、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爱护生命,珍惜生命,让自己的身心都更健康,更畅适,让自己的一生过得更真实,做到“日日是好日”,这是中国茶道追求的最高层次。
 
茶道之净
    净,即饮茶环境的“净”和饮茶茶具的“净”,只有这两方面做到了才能真正的做到茶道的境界,才能真正的享受品茗带来的乐趣。
    前人对于饮茶时“净”的高论有如下一说:
    茶宜:明窗净几 轻阴微雨 小桥画舫 茂林修 竹小院焚
    茶忌:恶具 主客不韵 冠裳苛礼 荤肴杂陈 案头多恶趣
阅读 87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运营:首湘缘网
京ICP备05067984号-38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