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
首页 > 京湘故事 > 在京湖南人 >

龙巧玲在北大听经典讲座

媒体:原创  作者:华韵
专业号:华韵 2012/10/1 13:37:28


 听庆东教授讲老舍



 



              龙巧玲



 



    受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万伯翱会长的委托,去给孔庆东教授送书。联系上后,我决定去北大一见我仰慕已久的这位大名鼎鼎的孔教授真人。孔教授的讲课时间是下午450—620,我提前一个小时就早早地到了上课的教室,并占了一个第一排比较显眼的位置,盼望着这位“北大醉侠“的出现。



  其实在这之前,我已多次在电视上、博客上、还有其他书报杂志上见过孔教授,看他听他口若悬河地天文地理四书五经海聊社会人生历史文化,语言犀利,幽默,特别是他读书速度之快之多,超凡的记忆力以及对中共党史和毛泽东的深入研究并且颇有见解等等,都令我不得不佩服。



但遗憾的是,我在电视上或其他上面看见的教授,感觉他总象没有修过面似的,特别有时侯睁只眼闭只眼,与他醉侠的名号表面很是相称。在我心里总觉得孔庆东不应该长成这样,才子与风流是同伴,至少也应该长得很“教授”吧。钱钟书先生曾经告诫那些善良的读者,如果你吃了鸡蛋觉得好吃,干吗一定要见那只下蛋的母鸡呢?但我还是想见见。



开课前几分钟,一位身着天蓝色羽绒外套的中年人气宇轩昂地走上了讲台,他脱下外套,一条浅色格子围巾就自然地搭在了脖子上,随手拿起无线扩音器说“同学们好”。一张还算开阔的脸,两只肥厚的耳垂,当闭着的那只眼睛睁开仿佛有道剑光闪闪。我暗自庆幸,孔庆东到底还是“仙风道骨”、气度不凡,长得其实很“教授”。



正式上课后,他先谦虚道,上次已经说了,今天要讲老舍的长篇小说《离婚》,自己习惯每次上课前读一遍原著认真备课,因为今天一整天都在主考研究生的论文开题,而且没有一个学生的论文是关于老舍的,刚刚过了“屠杀之瘾”,所以一时还有些回不过神来,可能讲课中会有错误,请同学们原谅!谦虚了一番后,他就恢复了本色。



    他讲到老舍因为在英国时写了《二马》等三部小说,回国后就成名了,这绝对是与众不同的,没有一个其他作家是这样成名的。



    老舍是个“知道好歹”的人,就是按照社会的期望那样长,这一点孔特别能理解,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知道好歹”的人。批林批孔时,老师拿了一篇上千字的稿子让他到区里讲演。校长担心一个小学生能背下来吗?班主任老师保证说,没关系,他十分钟就能背出来,为了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他最后真的花十几分钟就背出来了。就象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潘冬子,“按照革命的需要长”——不是自己乱长的。孔教授又说,记得有一次去南方的某个城市,和地方上的人聊天,孔教授口无遮拦,当时说了几句对宋祖英不那么恭敬的话。在座一位副市长是宋祖英的“粉丝”。听了孔教授的话很是生气,反驳孔教授道,宋祖英哪里有缺点?“人家宋祖英,没有一根汗毛是乱长的。”此话一出,课堂上笑声立刻从后面覆盖过来,我也笑得很放肆。这句话特经典,孔教授有些心情复杂地微叹说:“一个副市长,崇拜宋祖英到如此程度也真是不容易!宋祖英当然更不容易,连汗毛都是按粉丝的需要长的。”



    虽然老舍是知道好歹的,是按社会需要生长的,但其实老舍是不懂得什么主义思想的,哪个政治团体对他好,他就按照这个团体需要长。新文学对他好他就按照新文学的要求去做。但人的困境和矛盾就在这里,“自我”和“要求”之间就会有个张力,因为你不一定能达到或满足这个要求。现代作家鲁迅、钱钟书、赵树理等都很幽默,可在老舍的早期作品里,幽默是第一等级的,幽默不幽默关系到他作品的价值。所以老舍总在幽默上进行调适,调适的结果就是在《猫城记》之后老舍又写一部长篇小说《离婚》。



    孔教授继续讲解,离婚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可能现在没有那么严重,但至少我们这一代人是不敢轻易离婚的,咬牙离了之后也很痛苦。听说你们这代有一个词儿叫“失婚”,比“离婚”显得轻松多了,跟“失恋差不多”。而在过去,离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间要经过痛苦、折磨、折腾,用北京话说,难着呢。所以中间加个字,叫“闹离婚”,着一闹字,意境全出了。



    孔教授强调老舍作品离不开“幽默”和“北平”,而且这一次在《离婚》里,用老舍自己的话说,是把幽默“看住了”。



   《离婚》这部小说,不论是内容、风格还是结构都非常讲究,而且老舍有本事能用杂文叙述的方式把人物写活了。



教授又讲怎样能把人物写活,最好的办法就是到胡同里,与普通的老百姓打交道,因为他们有本事把一个人或一件事说得活灵活现,而普遍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却做不到这点,他们可能写论文写得很好,但要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描述一个人或一件事,还是胡同里的人行。所以,孔庆东对学生们说,你们不一定当作家,但如果想把故事说完整了、说活了,就只有跟老百姓学。



他还说,老舍不愧为伟大的作家,他把握到中国文化的实质。中国文化发展到越来越成熟时,就越来越精致,特别是到了明末清初时已经是精巧到无已复加了,中国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做出学问做出艺术来,象艺人能在鼻烟壶上雕刻文章,绘出图画。而精巧的结局可能就是遭遇八国联军那样的野蛮。因此那个年代的有识之士如鲁迅、陈独秀、蔡元培等都呼吁“粗野”。可能用的词语不一样,但意义是一致的,可见英雄所见略同



教授还说在《离婚》这部小说里,老舍实际上在写一种人生困境。老舍出身低微,但心性很高,往大里说,他梦想一个非常理想非常美好的社会,但他又没有办法和能力去实现,很痛苦。因此,他终身都在突破自己的困境,可惜最终他都没有走出自己的困境。孔庆东认为老舍最终选择自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必然的。简单地说老舍是被文化大革命迫害死的,未免浅薄了些,对历史、对老舍,都是一种不负责任。



老舍在这部作品里写到了苦闷病,孔教授说“苦闷”是现代词语,鲁迅就曾经翻译过日本一本叫《苦闷的象征》的书。



 孔教授想,到底是先有苦闷才有“苦闷”这个词,还是苦闷是被人制造出来的?他自己老在电视上看到叫人买某个牌子的香皂,说人家张曼玉都用这个牌子的,如果你不用,你就不够格儿,你简直就不是人,所以,当有一天走进商店需要购买香皂的时候,自然张口就说出了那个牌子。所以,孔教授说现代很多人的“欲望”和“苦闷”都是被制造出来的。



 孔教授讲,老舍的《离婚》虽然内容结构风格上都非常讲究,也非常幽默,似乎找不出什么毛病,但它的确算不得伟大的作品,老舍先生自己就是这么认为的。伟大的作品不是没毛病,相反,可能毛病挺多。



 给伟大的作品找毛病其实是件容易的事,象《论语》,哪句跟哪句也不挨着,多零散啊!



 但我们无法否认它的伟大。



 还有鲁迅的《阿Q正传》,是因为编辑约稿,先在报上连载,没想到读者却是蜂拥而来,鲁迅先生其实挺不情愿写的。一天趁着编辑出差了,鲁迅先生终于把阿Q弄死了,编辑回来很是生气,说读者还等着看、还没尽兴呢。



 但就是这部《阿Q正传》成了经典。所以,孔教授带点“张大哥”的口气说,人生不要太算计,动一点脑筋就行了。又说,《离婚》里的“张大哥”,其实是庸俗的中庸之道的代表人物。



 不论是《离婚》这部作品,或是里面的张大哥,都代表了一种“成熟”,成熟就是精神分裂得有层次有理性。孔教授举例说,比如现在给同学们讲课的是一个教授,可他心里还有一个自我在说:“干吗哪你?你累不累啊?”这就是“成熟”的表现或者是精神分裂得很有层次的人。优秀的政治家往往都是优秀的演员,因为他们常常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好似东拉西扯,但我除了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老舍的《离婚》外,还知道了不少关于北平、关于幽默、关于人生,关于社会,关于文化、关于思想……老舍先生说,“匀净”是《离婚》的好处。孔教授最后还是又回到了老舍的《离婚》上,这也是孔教授的本事。我母亲形容那些讲话不太关联的人是东扯葫芦西扯叶,没想到我在北大听孔教授东扯葫芦西扯叶,一个半小时很快就过去,以至于当孔教授宣布下课时,我还意犹未尽!



 



本期博客思考题:



 



1         怎样做到“东拉西扯”又“万法归宗”?



2         “庸俗的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



3         伟大的人是不是没有毛病的人?



 



阅读 1227
我也说两句
游客于2012/10/2 19:52:09写道:
长知识了,如同亲临听教授授课一样。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运营:首湘缘网
京ICP备05067984号-38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