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

湖南作家代表团赴新疆采风报告

媒体:转摘  作者:转摘
专业号:首湘缘 2012/9/5 9:16:53
                    湖南作家代表团赴新疆采风报告
 
    2012年8月20日至26日,湖南作家代表团一行23人赴新疆考察采风,感受异域风情,了解新疆的多民族文化,进一步加强同新疆文学界的交流。采风团领路了吐鲁番、喀纳斯和天山天池风光,进入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图瓦人家中做客,感受兄弟民族的民俗风情,同新疆文联、作协领导和作家翻译家倾心交流,互致友好和关切,并就毛泽东文学院新疆作家班、出版《文学界》新疆作家专号等事宜进行了商谈。不亲自到了新疆,是无法感受新疆到底有多大的。我们只停留5天,四分之三的时间还在车上,名副其实的游少旅多,所以只能是走马观花看新疆。
   
  一、吐鲁番

  从乌鲁木齐一路东行,翻越终年积雪的天山,进入吐鲁番盆地。吐鲁番盆地地处全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是全国最低洼的地方,多年不见滴雨,骄阳似火。这里有一座著名的火焰山,80版《西游记》曾在此取景拍摄,现在成了一处旅游景点。不过,除了火焰山外,其他的塑像、沙雕、扮成孙悟空、猪八戒的演员、供游人骑乘拍照的老马老羊,人为成分太重。倒是有个做成金箍棒形状的巨型温度计,高12米,从沙漠地下的商场冲出地面,直指青天,可测量地表温度、空气湿度,已被载入大吉尼斯世界纪录,是一个很有创意的作品。
  时值盛夏,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我们兴致勃勃地赶往吐鲁番的葡萄沟。
  吐鲁番的葡萄品质、口感和含糖量都是全世界最好的,吐鲁番的葡萄名扬天下。一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更是把甜美的吐鲁番葡萄和美丽的维吾尔族少女、纯真的爱情故事完美结合,吐鲁番的葡萄沟成了人人向往的地方。
  葡萄沟长8公里,穿行在葡萄架下,一层层一串串熟透的葡萄就在你头顶、眼前、手边。心虽不停地告诫自己不要去摘,手却情不自禁地神了过去。好客的维吾尔人面带微笑,大度而略显骄傲地看着我们,反倒让我们有些不好意思。果农正在采摘,我们装了一小箱,足有五、六斤,20块,真便宜。大家的手立刻神了过来,你几粒,他几粒,嘴里是甜的,心里是乐的,全不顾葡萄根本没洗。“吃到肚子里去消毒吧”,不知谁喊了一句,我们都笑了。
  到了一个维吾尔果农家里,主人端上新鲜的西瓜、哈密瓜,每个男士还获赠了一顶深绿色的、四角形维族小帽,帽子出奇的小,只能顶在头发上。这倒好,主人送给我们一个通用的名字——绿帽子。显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民族交流的加强,他们不但学会了汉语,还懂一些汉族文化。一番载歌载舞之后,品尝和购买葡萄干是重头戏。品质最好的葡萄干不但粒大,还带有玫瑰香味,300块钱一公斤,够贵,但没人砍价,好像红票子都不是自己的。
  吐鲁番果农住的多是一层的平房,房顶还建有一个方方正正的房子,土坯墙砌成蜂窝状,四面通风,这就是晾晒葡萄干的地方,叫晾房。一串串成熟的葡萄挂在树枝上,置于晾房中,吐鲁番太阳大,风足,不出10天,葡萄干晾好了,汽车、火车、飞机,远销世界各地。
  离开葡萄沟,依旧穿行在沙漠中,除了毒毒的大太阳,再看不到别的。热浪不断从沙中升起,荒凉干燥是唯一的感觉。在沙漠中,零星散布着一些平房,相隔很远,孤零零的,好像并没有人住。一问才知道,这是当年为三峡库区移民建的安置房,人来了住不下去,都离开了。想来好笑,中国最大河流长江边的人,偏偏被迁到中国最大的沙漠中。再想就有些气愤,这些人世代与水相伴,连做梦都可以脚踩清波头枕细浪,却强迫他们在这多年不见滴雨的沙漠中定居,这哪里是安置?分明是比流放还要残忍的迫害。当他们拜别祖坟、舍弃家业、背井离乡来此地时,那种对亲人故土的思念、那种对未来生活的绝望,该是怎样的痛彻心扉。最终他们离开了,一定是经过了艰难痛苦的诉求与抗争。我不免有些牵挂,这些流离失所的人们搬到了那里?如今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呢?
  
  二、戈壁

  傍晚,我们乘火车沿天山北麓西行,前往新疆最西北部的喀纳斯地区。1500多公里,我们要在火车上过夜了。追着落日,一路西行,时间已近晚上11点,仍然没有黑天。湛蓝的天空变得更加深沉,洁净的白云变得更叫厚重,灰色的大漠,无边的旷野,慢悠悠转动的风力发电塔,独行天外傲然不群的胡杨林,使我们真正领略了什么是辽阔,什么是苍茫。偶尔能看到一两株矮小的、裹满沙尘的灌木,让人不得不感佩生命的力量。一个小水洼在窗外一闪而过,“有水!”首先看到的人忍不住叫出声来,大家都侧身去看:不大的一片水,生命挤在那里,张扬地绽放着绿色。按理说,南方人眼里是不缺山水的,可是在新疆,在万里戈壁,每一小片水,每一小丛绿,都会让我们如此感动,甚至沙漠中的一只小甲虫,在我们心里都成了真正的英雄。
  
  三、喀纳斯

  天亮来到了喀纳斯地区,仿佛从盛夏到了深秋,这里早晚很凉,要穿厚厚的长衣。景色也变了,看不到沙漠,眼前是开阔的河谷、缓坡,浓密的小草给大地铺上了深绿的地毯,冷杉云杉排排站立,山顶永远不化的积雪连着蓝天白云,牧民的毡房好像地上长出的蘑菇,苍鹰在低空盘旋,野兔在山坡跳跃,五颜六色的羊群追着牧草到处流动,牧羊人或骑在马背或靠在草坡,绝不看他的羊群一眼。牧区的生活,像风一样随意,像云一样自由。这里终年气温较低,草长不高,不会有蒙古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但这里的草极有营养,牛羊慢慢啃食,长得慢,肉质极佳。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之后,声名大振,身价陡增,一只羊能卖到2000多元。
  喀纳斯地处阿尔泰山的迎风坡上,从北冰洋吹来的海风,在这里形成丰沛的降水,加之阿尔泰山的冰雪融水,使这里的湖光山色郁郁葱葱。游船在喀纳斯湖中漂荡,人的思维常常产生错觉,仿佛置身江南。喀纳斯湖是冰川融水汇集在深山峡谷中形成的,弯弯曲曲,形似几片连在一起的树叶,平均水深100米,最深处198米。这样神秘的地方,这样深的水域,使人自然地相信湖中一定有湖怪。我们在湖上的时候,游船的广播中正讲到某月某日,谁看到了湖怪,还拍摄了长达10分钟的视频等等。其实,湖怪的说法,更多的只是人们身处这样神秘环境时的猜测和想象,即便真有,也只是某种尚不为人所熟知的大型生物而已。但是,湖怪的传说为喀纳斯赢得了更为悠远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人们前来观光、考察、探险。从这个意义上说,扑朔迷离的湖怪为喀纳斯的旅游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与新疆文学界在一起

  与新疆文学界的交流是我们此次新疆之行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湖南与新疆的文学界一直保持着很好的交往,在每次中国作协代表大会上,湖南团和新疆团都在一个组讨论,彼此早就成了很好的朋友。目前,新疆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维吾尔族青年翻译家狄力木拉提?泰来提正准备把王跃文老师的作品翻译成维吾尔语,介绍给新疆的少数民族读者。今年10月,我们将在毛泽东文学院举办一期新疆青年作家研讨班。从喀纳斯返回乌鲁木齐的时候,新疆文联、作协的朋友已经在八楼大酒店迎接我们了。八楼这个地方,全国人都很熟悉,刀郎有一首歌《2002年的第一场雪》,讲到了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欢迎晚宴上,湖南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湖南作家采风团团长王跃文介绍了新疆之行的收获,他说,虽然只有短短的5天,却为湖南作家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感受和与众不同的创作素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阿拉提?阿斯木代表新疆作家感谢湖南近年来对新疆文学事业的支持,介绍了新疆的文学创作情况。湖南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毛泽东文学院管理处主任梁瑞郴介绍了毛泽东文学院的基本情况,并且具体介绍了即将开办的新疆作家班的主要活动内容。《文学界》杂志副主编黄斌介绍了《文学界》的出版发行情况,并就杂志出版新疆作家班专号的事项进行了具体说明。会上,阿拉提?阿斯木副主席热情地把他刚出版的小说集《蝴蝶时代》赠给我们,并当场用汉维两种文字为我们签名留念。
  招待客人,酒是少不了的,特别是在新疆。主人特意准备了新疆作协专用酒:天山冰雪融水酿制,52度,绵厚醇香,不上头不醉人,口感极好。我们有自己的办公楼,自己的文学院,自己的杂志,自己的食堂,却没想到新疆作家竟然有自己的酒。开始,我们有点担心,谁都知道新疆人酒量大,我们无论如何是比不过的。后来发现,这种担心完全多余,新疆朋友只是真诚地陪酒,热情地敬酒,但绝不劝酒,绝不让你为难。新疆朋友的宽厚、大度和善解人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维吾尔族看来,跳舞就是走路,唱歌就是说话。席间,他们几乎人人都是高手,个个都有专业水平,以歌舞表达自己,欢迎客人。欢快热烈的场面像磁场,我们也情不自禁地放开了嗓子,晃起了身子。
  
  五、受到张春贤书记接见

  令人没想到的是,我们得到了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的接见。张春贤原来是湖南省委书记,三年前调任新疆主持工作。本来,我们是不好意思打扰他的,他偶然听说了湖南作家正在新建采风,就一定要见见自己的家乡人。春贤书记是河南人,他把湖南看成家乡,这令我们很感动。
  一见面,春贤书记大声对随行人员说:“我家乡来人了,大家鼓掌!”一阵热烈的掌声之后,春贤书记又问我们:“新疆大不大?新疆美不美?新疆好不好?”新疆的大、新疆的美是我们的切身感受,大家报以热烈掌声。显然,这也是三年来新疆给春贤书记的感受。他深情回忆了自己在湖南的工作,肯定了湖南文学这几年所取得的成绩,认为文学湘军是一支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发挥关键作用的队伍,特别是在2008年抗击特大冰雪灾害的斗争中,湖南作家始终战斗在第一线,创作出了很多振奋人心的好作品。他还如数家珍地讲起了与湖南几位著名作家的交往,用具体生动的事例说明了文学在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强调社会越发展、生活越提高,人越是需要精神食粮,越离不开文学艺术。他鼓励湖南作家和新疆作家进一步加强交流、深入生活、积极创作,奉献出更多的精品佳作,使两省区的文学事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春贤书记同时向我们介绍,他在湖南想做而没来得及做的事情,在新疆正在逐步实现。两年来,新疆发展文学事业的投入,已达6个亿,这令我们十分羡慕。
  此次新疆之行,收获很大,令人难忘。

阅读 105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运营:首湘缘网
京ICP备05067984号-38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