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
首页 > > 全省 >

湖南举行商周青铜器展 青铜三“王”争奇斗艳

媒体:红网  作者:汤红辉
专业号:孙莹 2015/8/28 16:19:14

(“三湘四水集萃:湖南出土商、西周青铜器展”在谭国斌艺术博物馆开展)

 

(“罍王”——皿方罍的展出,人气一直占据展厅之首)

 

(此次展览展出了不少铙,但这个象纹兽面纹大铙,以超大体量和夸张纹饰,不愧“铙王”之誉)

 

(展出的兽面纹铜瓿,有着“瓿王”的美誉,但它其实是个酒器,出土于湖南宁乡黄材)

 

(展出的国内唯一一件商代猪形祭祀酒器青铜豕尊,艺术地表现了人们的原始宗教观念)

 

(展出的商周青铜器中唯一一件以人面纹为装饰的方鼎,也是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

 

红网长沙8月28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汤红辉 通讯员 李叶 实习生 周楚怡)湖南是中国南方发现商周青铜器最多和最重要的地区之一,作为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有其独具地域特色的器物特征和历史内涵,件件堪称古代青铜艺术宝库中的精品。

今日,由湖南省博物馆、湖南广播电视台、谭国斌艺术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14家机构联合主办的“三湘四水集萃:湖南出土商、西周青铜器展”在谭国斌艺术博物馆开展,向公众展示了“罍王”“铙王”“瓿王”等湖南地区丰富多彩的青铜文化。

展览集中展示了湖南出土商、西周青铜器的典型代表。本次展览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湖南青铜时代的源起”,主要展示了公元前14至12世纪,中原的青铜文化逐渐向南传播,在长江中游流域出现了独具特色的地方青铜文化。

第二部分为“湖南青铜时代的发达”,即公元前12至11世纪,湖南地区的青铜文化进入空前发达的阶段,其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器数量之多位居长江流域之首。由于该时期的青铜器品种丰富、风格多样、渊源各异,为便于观摩研究,展览中将该部分细分为中原式青铜容器,中原、地方混合式青铜容器,动物形青铜容器,青铜杂器、兵器、工具,青铜发音器五大类别。

本次展览所展出的展品,或造型诡异奇特,或装饰精美绝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中,包括2014年备受全球瞩目,掀起“国宝归湘”热潮,并最终身盖合一、圆满归湘的“罍王”——皿方罍;以超大体量和夸张纹饰而闻名于世的“铙王”——象纹兽面纹大铙;有着“瓿王”美誉的兽面纹铜瓿;国内唯一一件商代猪形祭祀酒器青铜豕尊;商周青铜器中唯一一件以人面纹为装饰的方鼎等。

展览至10月8日结束,免费向社会开放,感兴趣的市民可以前往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五楼观展。

相关链接:展出重要文物简介

1、皿方罍

商(公元前12或11世纪),通高88,口长26.1,口宽21.6厘米。1919年湖南省桃源县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

皿方罍是一件容酒器。它全身漆黑发亮。其盖为四阿形,表面以云纹为地,并饰有兽面纹、夔龙纹。器身通体以雷纹衬地,并有兽面纹、小鸟纹、夔纹、云纹等各类纹饰相互映衬,格外精致。器盖铸有“皿而全作父己尊彝”八字铭文,器身则铸有“皿作父己尊彝”六字铭文。整器集立雕、浮雕、线雕于一身,造型庄重高峻,透出青铜器铸造鼎盛时期的高超技艺和摄人心魄的气势。

皿方罍堪称“罍中之王”,这是一件历经坎坷的国宝。1919年,皿方罍被桃源水田乡的农民无意中发现。1924年,一位石姓商人看到了器身,出高价购买。从此,皿方罍盖、身分离近百年。后来器盖被农民的儿子抵作学费。皿方罍器盖经过辗转,于1956年由湖南省博物馆保存至今。而皿方罍器身则出了国境,在法国、日本、美国等地流转,直至2001年才出现在纽约的佳士得亚洲艺术品拍卖会上。2014年,皿方罍器身再次现身佳士得,湖南省委、省政府运筹惟握,文博界、企业界和收藏界代表组团赴纽约进行洽购,经过艰苦谈判,2014年3月19日双方达成了洽购协议,皿方罍器身回归家乡,实现了盖身合一。皿方罍的回归创造了一种海外文物回归的新模式。

2、象纹兽面纹大铙

商后期(约公元前1300—1046年),通高103.5,重221.5千克。1983年宁乡黄材镇月山乡转耳仑出土。长沙市博物馆藏。

铙是打击乐器,主要用于军旅和祭祀活动。这件大铙重221.5千克,目前所见商代铜铙中体量最大的,被誉为“铙王”。主体作合瓦形,下附圆筒形甬,正鼓部饰一对卷鼻小象,两两相对,神情惟妙惟肖,好似两象在交流嬉戏。整个纹饰细腻,立象形象生动、活泼,使用时口朝天,柄置于座上,敲击其侧,声音雄浑空阔,悠扬久远,反映出商代高度的青铜铸造技术水平。商代人最重视对祖先对自然神的崇拜,每次祭祀要用大量的牺牲和礼器,大量青铜乐器在祭祀后被就地埋藏下来。而如此大件青铜器被单独发现在遗址旁,在当时应是用作祭祀的礼器。

大铙又称大钲、早期甬钟等,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打击乐器,能单独使用,也可以多个组合在一起。它流行于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主要发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湘江流域尤其是洞庭湖及其周围地区是这种器物发现的中心。

3、兽面纹铜瓿

商(公元前13或12世纪),通高62.5,口径58,肩径89厘米,重61.9千克。2001年宁乡黄材溈水河出土。长沙市博物馆藏。

酒器。口稍敛,短颈,圆肩。腹下收,圈足,圈足下有四个方形扁足;肩部有四处铸造时留下的痕迹,原来应是准备铸接四个牺首。腹部和圈足上有四道矮而薄的扉棱,圈足上部有四个方形镂孔。颈部有三周凸弦纹,肩部饰夔龙纹,以云雷纹为地,腹部和圈足上饰兽面纹。此瓿是目前所见铜瓿中最大的瓿。

4、豕尊

商(公元前12世纪)。通长72、通高40厘米,重19.75千克。1981年湖南湘潭县船形山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

猪是伴随着农业文明的发生,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就出土了不少猪形图案的装饰器。豕作站立状,两眼圆睁,两耳招风,长嘴上翘,犬齿尖长,从动物进化的角度看,不属于家养,而是一孔武有力的野公猪;四肢刚健,腰背有一椭圆形孔,有盖,盖上有一立鸟作捉手。在器物的前后肘部有圆孔,内置直径1.4厘米的圆管,从实用的角度考虑,此器重达30多公斤,容积有13公升,盛满之后,一个人难以搬运,有此管孔,可以穿系绳索,供人抬举。

该器物头部刻有兽面纹,盖面、腹部饰鳞甲纹,四肢和臀部饰倒悬的龙纹,疏密相间的纹饰将此器装饰得神秘而又高贵。以野猪作为器物形制,在现有的商代青铜器中仅此一例,体形庞大,形象写实,可见当时设计者的观察写实能力。商周时期的象生动物具有表意的功能及象征的意味,艺术地表现了人们的原始宗教观念。

5、人面纹方鼎


商(公元前16-前11世纪)。通高38.5,口长29.8,宽23.7厘米。1959年宁乡县黄材寨子山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

鼎是一种炊器,也是中国古代礼器的核心,鼎的数量多少代表不同的身份地位。整个器物为长方形。器身四面浮雕有四个浓眉大眼,高鼻梁,凸颧骨,宽嘴紧闭,表情庄重的人面;头额上有曲折形小角,腮两侧置兽爪。可见此图案是按兽面纹的格局排列的,也表明此人面并不是人的面部,而是人们心目中的神或怪神的形象。器内侧近口处有铭文“大禾”二字。商、周青铜器以兽面纹作主题纹饰较为常见,人面纹饰较为稀有珍贵,此鼎以四个相同的人面纹装饰器体的主要部位,更显奇特。该器也是现有商周青铜器中唯一一件以人面为饰的方鼎。

阅读 108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运营:首湘缘网
京ICP备05067984号-38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