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

揭秘:佛教“和尚”称谓的来源

媒体:历史频道  作者:薛江谋
专业号:沉潜24 2013/12/6 14:20:12

  “和尚”作为一个佛教名词,一般人都有所知晓,却鲜有完整的认识。

  佛教初传入中国内地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只是被视为黄老神仙方术中的一种而在上层社会中流传,除了把出家人称为“沙门”外,也借用了黄老道家的术语称为“道人”,并未有“和尚”之称。《石林燕语》中记载:“晋宋间佛教初行,未有僧称,通曰道人。”《南齐书·顾欢传》中记载:“道士与道人战儒墨,道人与道士辩是非。”在佛教传入中国的早期,社会上习惯将佛教徒称为道人,道教徒称为道士。相传,佛图澄是最早被称为“和尚”者。在《晋书·艺术传·佛图澄》中有“和尚神通,傥发吾谋,明日来者,当先除之”的记载。

  “和尚”一词来源于梵语和巴利语。该词又经西域语言的音译,转译为和上、和阇、乌阇、殟社、鹘社、和社、乌社等,通常意译为亲教师、力生、近诵、依学、知有罪知无罪、大众之师等。

  《大藏经》中众多对“和尚”的释义,大体可总结为如下五种。第一,“和尚”一词音译来源于印度的“乌社”:“西方泛唤博士皆名乌社,斯非典语,若依梵本经律之文,咸云‘乌波驮耶’,译为亲教师。”第二,鸠摩罗什翻译为“力生”,意谓“由师之力,生我戒身……出家者舍其父母生死之家,入法门中,受微妙法,盖师之力,生长法身,出功德财,养智慧命”。“弟子依师而生道力”,意为能教人学戒学定学慧者,犹俗家之有业师也。第三,译为“近诵”,“弟子未满五夏,常亲近师,而受诵三藏;或虽满五夏而戒藏未通,亦还亲师而受诵习也”,意为能常亲近师而受诵者,或解释为“以弟子年幼不离于师,常随常近受经而诵”。第四,译为“依学”,“言依学者,有其二义,一以学处依彼生故,二以解行依彼修故”,皆表示依师修学之意。第五,译为“知有罪知无罪”,意思为通晓戒律。和尚为受戒者之师表,故和尚也多称为戒和尚。第六,和尚有与弟子相对的意思,代表师父。上述诸种解释大体勾勒出“和尚”一词在汉译佛经中的释义。

  “和尚”在汉译佛经中主要是指佛教师长,无论是亲教师还是依师而生道力、依师修学、知有罪知无罪,还是与弟子相对应的师父之义,都说明了“和尚”为通晓戒律、德高望重之师表,是具有为师资格的出家人。后来,“和尚”成为对出家人的通称。至于“和尚”专指出家的男子,是一种以讹传讹的误用。在《大藏经》中多次出现“和尚尼”的用法,也出现有“比丘尼和尚”一词,均说明“和尚”并非专指出家的男子。把“和尚”解释为“和中最上”,或如星云法师所言“和尚”是“以和为尚”,多是为了宣扬“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的“六和敬”的僧团生活,是一种应机的方便说法,并非佛经中的本意。

阅读 77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运营:首湘缘网
京ICP备05067984号-38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