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年底,我和老李、老皮赴云南元阳旅游,入住在一家叫多伊湾的客栈里。晚上临睡觉前,老李发现卫生间的门关不上,让我处理。我已上床,告诉她,我和老皮洗澡时已发现这个问题,按一下锁头就可以关上了。
老李有点担心:“那样相当于从里面关门,从外面可能打不开。”
“没事,”我说,“让老皮处理吧。”
老皮按了一下锁头,将门关上了。凌晨两点多,老李起床上厕所,发现卫生间的门果然打不开了。
出现这种困境,当然可以归咎于客栈,责备他们没有维护好客房设施。但,我们自己就没有责任吗?
老李已经预警了潜在的风险,我们至少有三个机会避免困境。
第一,关门时一人在外、一人在里,核实一下老李警示的风险,马上就可以发现问题,虚掩门就可以避免困境。
第二,如果错过了第一个机会,当时检查一下,趁大家没睡立即找客栈老板处理,也可以避免困境。
第三,也是我记录这件事的重点,如果我不是想当然地认为绝无可能,自己下床来处理,这个困境也不会发生。
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我无数次观察到完全可以避免的失误。这些一再发生的失误,具有相同的情节结构:有人发现了风险,领导不重视,执行者操作不合理,结果,失误发生了。
事后处理也惊人地相似,一是归咎客观环境,二是领导批评下级,三是同事之间互相埋怨。
卫生间锁门事件揭示:企业出现任何问题,最应该反思的,是领导。遇事想当然,缺乏风险意识,这样的人,不适宜从事企业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