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COP15于2021年在昆明召开,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升为国家战略,与应对气候变化、防控新冠疫情一道,成为角逐国际话语权的三大战略。
国际舞台争夺话语权,过去主要在三个领域展开,一是军事,二是技术,三是经济。目前,在这三个领域,咱们仍有韬光养晦的必要。军事上,单说航空母舰,咱们是常规动力,半年就要添加燃料,而美国是核动力,下水后可以一直航行50年;技术上,虽然很”厉害了“,但仍有不少“卡脖子技术”,如芯片、微球,正在等待突破;经济上,虽然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但那是GDP总量,摊到14亿人,人均GDP就到了一百多位。所以,老三大战略仍需闷头猛追。
但,新三大战略,必须高举高打,寸土必争。
既然争夺霸主地位,必然是硬仗。应对气候变化和防控新冠疫情,斗争早已白热化。生物多样性,看上去很美,但也是刀光剑影。在多样性保护领域,西方敌对势力从三方面嘲讽和攻击我国的自然保护现状,一是生态文盲(保护地、区县没几个人认识动植物),二是资源糊涂账(保护地、区县说不出自己有多少动植物,拿不出境内的动植物列表,拿不出每年的动植物变动情况),三是农民式管护(缺乏“全国一盘棋、公众看得见”的信息化)。这三个问题或多或少存在,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签约国身份不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国身份不符,必须迅速解决。多样性保护,本质属于政治站位,着眼虽是拯救地球,立足却是坚守意识形态阵地。
生多、气变、新冠,这三个缩写词,叠加在军事、技术、经济之上,成为国际政治画卷的底色。
附:《多样性保护的行动派》
2021-11-20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