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称为齐鲁大地,春秋战国时期是齐国和鲁国的故地。齐国、鲁国同时立国,但国运完全不同。齐国强盛,但短命(传24代),被强悍的大臣篡权;鲁国长寿(传34代),但衰弱,经常被邻国欺凌。
刘安在《淮南子·齐俗训》分析了两国强弱兴亡的原因:太公吕望受封齐国,周公姬旦受封鲁国,见面后两人聊起了治国之道。太公问周公:“你打算怎么治理鲁国?”周公回答说:“尊敬尊长、维系亲情。”太公说:“鲁国从此要衰弱了。”周公问太公:“那你又打算怎么治理齐国呢?”太公说:“我要举荐贤能、崇尚功绩。”周公说:“齐国后代一定有被篡夺弑杀的君主。”从那以后,齐国一天天强盛,一直到齐桓公称霸,但传二十四代国家被豪臣田氏篡权;而鲁国日益衰弱,一直到陪臣执国命,但颤颤巍巍延续了三十四代。
刘安对齐国、鲁国两国国运的分析,依据就是价值观。国家强弱兴亡,是诸多因素造成的,但价值观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价值观?通俗地说,价值观就是比大小、排先后——两个都有价值的东西,通过价值观辨别孰重孰轻、孰先孰后。价值观是价值要素的排序,即在两个价值要素之间比较重要性,比较优先级。男人娶妻,都希望又聪明又漂亮。如果不得不在聪明和漂亮两个价值要素之间进行取舍,就形成了“聪明价值观”和“漂亮价值观”。有两个家族,一个坚持“聪明价值观”,一个坚持“漂亮价值观”,五百年后,这两个家族会怎样?价值观就是这样在组织中发挥作用。
齐国和鲁国,奉行不同的价值观,一个“举贤上功”,一个“尊尊亲亲”,于是,齐“后世必有劫杀之君”,而鲁则“从此弱矣”。
2014-11-03
北京